願景基金會轄下正向培訓委員會,旨在透過多元化正向培訓活動,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及個人成長,協助青年建立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,培養正向思維以應對逆境中的挑戰與情緒,並鼓勵他們將所學傳遞他人,推廣正向思維至家庭、學校及社區。委員會採用正向心理學的PERMA理論(Positive Emotion, Engagement, Relationships, Meaning, Accomplishment)作為核心框架,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、心理韌性及自我價值感。


簡介



同時,委員會積極推廣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、「一國兩制」方針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,通過教育活動加深青少年及市民對中華文化、國家歷史及現代成就的認識,強化國家觀念、民族意識及國民身分認同感。在公民價值培育方面,委員會強調「尊重」與「負責」作為核心,適當融入國民教育元素,並持續推廣「關愛」與「包容」,以培養具責任感及包容力的下一代。
背景與需求
近年,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峻,學童輕生事件頻發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根據2024年《施政報告》,政府明確提出加強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,呼籲各界共同應對這一挑戰。家福會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進行的「2023/24學年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」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,該調查成功收集4,835名中學生的回應,結果顯示52.8%的受訪者認為本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,其中14.3%更認為情況「非常不理想」,較前一年(9.7%)上升4.6個百分點。這一趨勢反映出青少年在學業壓力、社交挑戰及情緒管理下面臨的巨大困難,需系統性的支援與干預。


此外,隨著國家與香港社會的緊密聯繫,增強青少年對國家法律、文化及歷史的認識,成為教育的重要方向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及「一國兩制」方針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,而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推廣則有助於維護社會長遠發展。同時,加深青少年對中華文化及國家成就的了解,有助於培養其民族自豪感及國民身分認同,促進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。在此背景下,正向培訓委員會透過整合正向心理學與國民教育,設計針對性的培訓活動,旨在提升青少年抗逆力,幫助他們從自我認識邁向自我實現,並通過服務社區及參與大灣區交流,拓展視野,探索人生多元可能性。


正向情緒(Positive Emotion):教授情緒管理技巧,幫助青少年培養快樂與滿足感。
投入(Engagement):設計引人入勝的活動,鼓勵青少年體驗「心流」狀態,增強專注力。
關係(Relationships):促進與家人、朋友及社區的正向聯繫,建立支持網絡。
意義(Meaning):引導青少年探索人生目標,尋找個人價值與使命。
成就(Accomplishment):鼓勵設定實際目標並實現,增強自信與成就感。
目標
正向培訓委員會以PERMA理論為核心,透過多元化活動,引導青少年從自我認識邁向自我實現,鞏固自我價值,培養正向品格及抗逆力




此外,委員會積極推廣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、「一國兩制」方針及國家安全相關法律,通過教育活動加深青少年對中華文化、國家歷史及成就的理解,增強國家觀念、民族意識和國民身分認同感。同時,鼓勵青年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,認識人生多元可能性,激發內在潛能,透過服務社區實現自我。在核心公民價值方面,委員會特別強調「尊重」和「負責」,適當融入國民教育元素,同時持續推廣「關愛」和「包容」,培養青少年成為具責任感及包容力的公民。
特色與策略
委員會邀請家長及教師等青少年的支援網絡參與,協助他們成為青少年的守護者。透過融入PERMA理論及國民教育元素的工作坊、體驗活動及培訓課程,促進青少年及其支援網絡的共同成長,營造正向成長環境。活動內容包括認識國家法律與文化的講座、歷史文化考察、社區服務項目及粵港澳大灣區交流活動,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。
展望
